作者: 时间:2016-11-05 06:41 阅读:25922 标签: 婚纱 定制设计师 李非
于是,我下定决心,不要做一个告诉女孩们什么是最时髦的婚纱设计师,我要用我的专业去帮助女孩们实现她们每个人心中对婚纱的梦想。”
“所以,公司的中文名字叫「织梦」。”
李非,先后在《ELLE》《INSTYLE》等时尚杂志任时尚编辑近十年,后创立大礼服定制品牌“MagicFit织梦”,成为专业婚纱高级定制设计师。国内知名演员陈数、秦海璐、江一燕等都曾身穿李非定制的礼服出席各大场合。李非曾获2014盛装亚洲新晋设计师大奖,历任美国WB婚礼策划师培训协会讲师、法国电视台FashionTV专访中唯一中国籍高端婚纱设计师、中国著名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特邀达人。
红唇、针织铅笔裙、高跟鞋,有趣不沉闷的服装搭配。初次见到的李非,短短的头发,有着服装设计师该有的所有时尚元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
我要“美美哒”、“萌萌哒”、“仙仙哒”
这是李非的一位客人对自己的三套婚礼服装的要求。“她希望,自己的婚纱萌萌哒,两件礼服分别是仙仙哒、美美哒。”通常类似这种抽象而主观的形容词,被客人用来表达对定制婚纱的期望。
李非要不断沟通、实验、确认来实现客人的对婚纱的所有想象。不同于可以直接购买的婚纱款式,定制的沟通成本比制作成本要高更多。
“绘制草图已经是第二步了。在这之前,我需要先拆分细节。找出海量的婚纱图片让她挑选,确定哪些材质和搭配会让她觉得‘萌萌哒’。统计整理之后,再根据客人的身材特点和客观需求,确认哪些细节保留,哪些细节舍弃。”李非笑着说,“这时候,其实我是做统计的,不是设计。”
李非的另一款手绘设计图
完成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的李非想更接近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一份深爱的工作和为生活加分的兴趣和机会。“那时候,社会上还没有独立设计师的概念,在北京找工作就想着能去服装公司做设计。面试的过程中,对这样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服装公司里对设计师的标准,市场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大于设计能力。决定是否被录用的因素,是对市场反馈的综合整理能力,而非创意。”
“我是一个很喜欢动脑筋探索新事物的人,我知道这样的工作不适合我。企业方要求的设计师特质并不是我想象的特质。”李非的一位朋友建议她尝试一下时尚杂志,她渐渐知道时尚编辑是做什么的。“我一直以为时尚编辑就是写东西的,后来才知道当时大多数时尚杂志的编辑都是学服装设计的。组织选题、做策划、编故事、想创意,不只是写文案……编辑这个岗位似乎为我打开了新视界。最新的时尚资讯,近距离采访顶尖设计大师、参观顶级大牌的高定手工作坊、触摸那些如同艺术品的大礼服,这些都为如今的定制工作积累了眼界和经验。”
“30岁之前的经历给我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让我在30岁以后能够重新做一个职业规划和选择。以前工作的性质也会经常出差,参加很多发布会,我获得了很多出国的机会。我还蛮感谢自己当时的选择,编辑工作给了我大开眼界的机会。”
创业最初阶段,李非之前工作中结识的明星朋友们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都靠他们给我下订单来保证我的工作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非认为自己的方向更倾向于在大礼服定制上,对普通人来说,穿大礼服的机会就是婚纱。
30岁之后,李非的工作室成立,到今年已经第6个年头。从一线明星到普通人,在梦想面前,所有的女孩都是应该是最漂亮的。
Magic Fit策划组织了婚纱版四季跑,60位准新娘穿着自己设计纱裙在跑道上感受四季更迭,还帮助一名女伴成功向男朋友求婚
李非将缝制衣服的过程称为“个人的修行”。她穿着随意,缝制一件有4.5米长拖尾的白绸婚纱缝缀裙摆处的蕾丝装饰,这一刻,她有了点行为艺术的禅定味道,那一刻时空是静谧而虔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