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就编 时间:2024-05-09 14:34 阅读:1290 标签: 钩针玩偶 编织人物 编织工作室 编织讲师
“从来没有想过晚年还能成为社区教育的老师……”
原想圆一个大学梦的她,却因为一双巧手成了一名老师,
不仅退而不休,反而再创佳绩,
用钩针进行创作,传承编织技艺。
以“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作品,2023年1-3月在宁波教育博物馆展出。这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陈辉明团队创作的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巾帼英雄等8组历史题材作品。战士们穿着打扮和高举的党旗、枪支等都是严格按照当时原型钩织。为了让作品栩栩如生,丈夫为她买木材、锯子,学当木工、油漆工,制作了可以亮灯的红船、泸定桥上的铁链和桥头堡等道具。
钩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横幅,长达3.3米,用了5000多朵小花组成,是陈辉明带领学员们花了45天才完成的。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庆祝国庆的花篮钩针作品,高130厘米、直径90厘米,由牡丹、玫瑰、向日葵、康乃馨、蝴蝶兰、百合、蜀葵、铃兰、郁金香、广玉兰等10种不同的花组成,寓意“十全十美”。
陈辉明,鄞州老年大学”开心工艺课程”教师。从事编织、面塑、丝网花艺手工编织40余年,近年在老年大学,社区学院,街道、小学传授手工技艺,作品曾多次在市级工艺活动中展出,宁波电视台,宁波晚报,东南商报都有报道。2017年始在鄞州老年大学任教。
1976年,陈辉明作为知青下乡到临海农村,因为表现突出,次年就入了党。那一年,陈辉明萌生了参加高考的念头,但因弟弟突然生了白血病打乱了计划。在农村劳作了4年,直到1980年,她才回到台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作。
坐办公室每月领22斤粮票,轮胎修理工则有40斤。为了多领18斤粮票,让全家吃饱饭,陈辉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轮胎修理工。她肯钻研,一年后就在省汽车运输技能大赛中拿到了理论考试第一名,随后调到货运室做调度。1988年,她通过自考考取了大专文凭。
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陈辉明担任台州汽车运输总公司交通系统妇女主任和总公司党委委员、工会副主席、事务管理处处长。1998年,她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宁波工作,为下岗女工和军嫂组建了一个40人的女子管乐团队,她担任团长。
虽然工作上很有成就感,但陈辉明一直有个没有完成的大学梦。2009年,退休后的她实现了为自己读书的愿望。在鄞州老年大学听的第一堂课,她清楚记得是学说普通话。
陈辉明的老年大学生身份仅仅拥有了一年。因为一双擅长钩针的巧手,她被鄞州老年大学聘为导师。
陈辉明在鄞州城北成人学校、区社区学院、区老年大学、街道社区、小学等开设“开心工艺”课程,教授棒针、钩针的编织技巧和丝网花、纸艺花等手工作品课。随着学员的增多,钩针课从普通班开成了导师班、精品班,到2019年,升级到陈辉明钩针工作室。
(以上内容节选自:宁波教育博物馆、宁波晚报、鄞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