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杯”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2002-2006)回顾(一)

作者:爱就编 时间:2020-12-23 17:27 阅读:9515 标签: 编织大赛 毛衣设计 编织设计 编织典藏 时装设计

临近2020年尾声,盘点一个业余编织爱好者也参与过的国内大型赛事——“三利杯”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2002-2006)

在浏览相关赛事时,不难发现,同样的编织,在不同平台,赛况或侧重点不同。在手工类平台,编织是其中的一类手工艺,而在服装设计中,相较时装院校师生、时装设计人员的专业类,编织爱好者则属于非专业类。

『“三利杯”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三利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是为数不多的将大赛分为专业类和非专业两大类,以让不同层次选手都有参赛机会。专业类主要面向全国各时装院校师生、时装设计人员,非专业类则是面向众多业余编织爱好者。据可查询到的信息,大赛仅举办过五届,且举办年份较早,可供浏览内容也非常有限,比如大约是2002年举办的初届,网络媒介已很难查到。

近二十年前,还没有条件与机会关注赛事,也没有这样一个专属编织人的平台。今天,五湖四海编织人在此齐聚,互为关联彼此成就,对编织的热爱,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同时它也在滋养着每一位编织人。现将这份比较久远的记忆,收集整理记录在圈子里,供编织爱好者们闲暇翻阅品味,回顾欣赏之余,或许你也可以有所收获。除此之外,在这份记录中也有一些熟悉的身影:2006年日本编织王子广濑光治曾作为评委出席第5届大赛,织友所熟知的叶海燕、胡金泽(三毛老师)在大赛中均有获得奖项。






▼2003年,第2届,在碰撞中寻求激情释放 

专业类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6所院校师生的参赛作品及社会自由来稿共362件,其中有26个系列作品入围,非专业类来自全国20个地区的参赛选手仅有20人入围,2003年11月23日入围选手携实物作品在北京饭店大宴会厅进行决赛。


【▲一等奖,钱丽霞,女,23岁,浙江工程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学生,作品主题:涟漪】

(作品介绍)

涟漪,夏日清晨微微的细雨打在湖面上泛起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的微波,钩针的技艺在此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丰富的色彩、毛线毛圈像小鱼在水面上吐出的泡泡儿,荡开的水波红的、黄的 、绿的似乎映衬着岸上别致的景色 。 

(相关访谈)

FC:您这套服装以什么优势压倒群雄,夺取桂冠

钱:我认为是颜色和款式上的优势,当然最主要的是工艺上的,可能比其他选手更到位一点。

FC:您的作品采取了针织和梭织相结合的手法,并且在局部用了一些勾线的手法,这些都是独立完成的吗?

钱:不完全是,因为时间和工艺方面的限制,但是一些包和零部位还是独立完成的。

FC:谈到商业价值,能谈谈您的设计吗?您认为自己的设计市场效应大吗?

钱:我觉得做比赛和成衣还是有区别的,关键还是要看你参加什么样的比赛,比如“汉帛杯”以创意装为主,“中华杯”以实用装为主。我有一个参赛原则就是设计力求在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有所创意。这样拿掉一些创意元素后,设计就可以直接投放到市场上去。我的观点可能跟我的专业有关系,我不是学纯设计的,我学的是服装营销与管理,营销肯定要面对市场,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对市场了解,又要在设计中寻求突破,这就是互补吧。

FC:您认为目前中国针织市场发展有何欠缺?

钱:消费者对针织的认识还是很局限的,其实针织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市场上好多原材料不是很齐全,许多纱线工艺还不到位,像国外有专业的纱线流行趋势,而我们国家相对来说对这方面不是很重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二等奖,丁瑛,女 , 25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主题:唤起记忆的歌】

(作品介绍)

在一片纯净的白色当中 把我们带 回那纯净的世界。编织出的花纹 、流苏 、大兜袋 、精致的包包 、抽带镶嵌缠绕着服装,不仅仅是点缀而且赋予了服装灵动的生命,同时 纯天然材料与设计元素多种变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类似浮雕的效果。

(相关访谈)

FC:制作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丁: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如何将毛线的质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我利用毛线的精细变化和针法变化来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就是通过配饰和一些细节处理整合,怎么更好地将这六套服装协调起来。

FC:做这次设计之前进行过针织方面的调研吗?

丁:是的,之前做足了功课,不但是对书本知识和目前针织市场的详细了解,并且对纱线也有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因为这是做针织设计的基础。


【▲二等奖,陈蕾,女 , 22岁,湖北美术学院学生,作品主题:唐卡】

将藏民族绘画和绘画唐卡扑捉的纹样 , 斑斓的色彩为元素运用在服装与装扮之中 『 以彰显个性与时尚。‘ 唐卡 ”是将中国西藏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融于了编织服装当中 ,新典风格在继承传统美学的基础上以饱满 、 婉约线条融入现代风格中 , 再现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在打造优雅与简约的同时用有多元文化的面貌和怀旧风情创造令人迷醉的时代感 。


【▲三等奖,魏玲慧,女,22岁,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学生,作品主题:我自由 我运动 我存在】

(作品介绍)

我的热情像火焰 , 我的奔放像大自然 , 我飞翔 , 穿 梭于大自然之间 我感觉无限 。

(相关访谈)

FC:假如您现在成为一个针织品牌的设计师,您会怎样运营和宏观调控这个品牌?

魏:我觉得做针织设计师与学院派设计是不一样的。设计师首先要清楚品牌的设计定位和发展方向,跟时尚结合,走实用化路线,占据市场优势才是一个成熟设计师的梦想归属


【▲三等奖,吴越,女 , 22岁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学生,作品主题:混沌秩序】

突出女性的曲线美感、细腻与粗矿的碰撞 。“混沌秩序 ”则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机械文明的殿堂,黑与白交织在 一起 。织法则更加大胆 , 或斜肩 、或多层次的短裙 。粗与细的材质大胆的对比,休闲装和时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业余组】

一等奖:吉林的王孝珍;二等奖:湖南的段益蓉、黑龙江的沈洪艳;三等奖:河南的曹云、江西的马秀风、辽宁的徐继兰


▼2004年,第3届,大赛主题为“舞动温暖,编织人生”

(大赛简介)

为促进企业、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互动,向全国毛线编织专业人士、毛线编织爱好者、以及三利集团的零售商、加盟商征稿。要求设计者按系列设计毛线针编织时装作品,作品要求设计巧妙、制作精细并体现强烈的时尚感和文化特征。

(针编织时装)

针编织设计作为近年来国际时装流行的一大主要类别,在时装设计中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穿着的舒适感吸引着消费者 ,并且越来越多的和梭织面料相结合,给予服装更多层次的造型和风貌。通过前两届 三利杯”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发掘了一批优秀和极具潜力的针织设计师。针织设计作为国际时装设计的新宠,可以从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发布会上窥见一斑,各大品牌在最新的动态发布上都有意无意的青睐针织时装,可见,针编织时装在国际流行动态大走势上的地位已经不容动摇。

 (相关访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赵卫国教授)

Fc:您作为评委,对这次大赛的普遍感受是什么?

赵:大赛实际上是一个发掘新人的很好的平台,中国服装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设计师队伍从年轻的选手到社会上的职业时装设计师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参赛作品反映了他们整体水平的提高。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服装设计与服装制造技术以及服装面料基础之间的关系。并且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三者的关系,这是很明显的一个成长。这次三利杯业余选手的大赛也不错,从他们对针织服装的热爱可以看出我国服装业有很雄厚的群众基础。

Fc:针织和梭织两种面料形态在评审方面有什么不同?

赵:不论针织还是梭织,作为一个设计师都应该准确的把握面料的特性,并且很好的利用这种特性进行设计。针织类很多特性是梭织类取代不了的,相反梭织类有些特性也是针织类做不到的。根据特性进行设计做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Fc:您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怎样帮助学生选择发展方向?

赵:我在学校进行长期教育的时候抓两点,其一是了解产业和行业对设计师有什么要求,尽量熟悉设计技能和能力,其二是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是可以发掘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有很多自己的方式设计服装,从中发掘更多有意义的内涵。这是我们进行高等教育当中比较注重的两个方面。


【一等奖,傅兴烨 ,男 , 浙江理工大学,作品主题:都市风景线】

系列采用解钩主义设计手法,纯手工棒针钩织,运用线面关系结合经典之中性色彩,注释都市男性的界限魅力。

【二等奖,万传玺,男 , 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主题:轮回】

灵感来源于传统欧洲服饰,将古典元素中加入时尚运动元素,让历史与流行重新组合,试图使优雅与运动相融合,体现一种轮回的魅力。

【二等奖,王圣伟,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主题:移植光的记忆】

光,给我们放射状,回旋感,是流畅、转动、也是璀璨、温暖……本系列采用马海毛、羊绒混纺毛、丝光花色线和趣味性强的皮筋进行编织。用平针、花针编织使其变化,在平面上找立体,在立体中找变化,找到光的时尚交错感,移植光的多彩记忆!

【三等奖,张帆,女 , 北京服装学院生,作品主题:白巧克力的诱惑】

人生充满诱惑,就如同白色巧克力。让我们穿上漂亮的针织服装,到户外去感受冬天,忘记一切烦恼与困惑,只管享受诱惑所带来的刺激,在诱惑的生活中完美自己的快乐。

【三等奖,张虹,女,哈尔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主题:趣】

作品运用大量白色毛线,三套服装以休闲为主,带有青春、活泼的气氛,体现雪中趣味。

【业余组】 

一等奖,陕西的李进;二等奖,湖南的段益蓉、河北的何占奇;三等奖,黑龙江的王玉梅、山西的张秀连、山东的陈华。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