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挪威编织技法(Steek) 先织再剪

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挪威编织技法(Steek) 先织再剪


编织无国界

编织世界这么广大,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编制技巧。 我个人认为每种技巧都有自己的特色,加上编织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每种技巧背后又往往一段民族历史。 正如每个民族的历史没有贵贱之分,各种编织技巧也没有绝对的优劣胜负之分。就好像美式和英式的带线方法也不同, 但只要能织出成品就行。能够掌握多种编织技巧是个优势,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资源库“、取长补短、也可以开阔眼界。 


关于Steek 技巧

这件“挪威的雪“比较特别之处的是采用了Steek技巧。这种技巧是种很传统的挪威织法,在北欧和英国Shetland地区仍然广泛应用。不过相信在国内也有很多姐妹在编织中有意无意的使用这种技巧。 该技巧多用于带花色变化多,花样复杂的织物中。英文是STEEK。中文的称法我不太熟悉,如果有姐妹知道,希望能够告知。


这种技法主要是在织身体部分的时候不留袖洞。织完身桶后,需要用缝纫机在预留袖子的部位先缝几圈,然后再剪, 最后上袖。除了用缝纫机,也可以用手缝或者钩针钩。这种方法保证了花样变化过渡自然,而且避免了如果用来回编织多色花案的方法,不得不断线、再续线的繁琐。


古老的编织技巧

Steek是挪威和苏格兰Shetland地区的非常非常传统的编织方法,我读到的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欧美的编制圈子里也不是最经常选择应用的技巧。但是这种方法在编织不同花色,花样变换比较多的设计中有自己的一番天地。其中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种多花色,花样变化复杂的设计在过袖和领口的设计上要求花色变化自然。Steek这种先完整编织,再应用剪裁的技巧在保证这方面是个强项。书上记录这种技巧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要求缝纫机在需要剪开的部位周围缝几线。最初的Steek技巧是直接上剪刀,然后完全靠毛线间的摩擦阻力保证不散架。所以这种技巧也只能在多种颜色变换的复杂图案中凸现它的特色。如果换成普通的单色平针或者化纤毛线,剪开反而散架。 


编织是一种文化遗产

最后,编织是一种文化。除了地域上的特色以外,它也随时间发展而演变。现在工业发展这么发达,像我们这样手工织毛衣的姐妹已经很少了。即使是手工也更是爱好所趋,加上手工技巧的发展也很快。听说国内现在比较普遍的编织方法和几十年以前以不同。这样一来,很多传统的手工技巧都濒临灭绝。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世界范围的。所以,我觉得这次能挑战自己,尝试这种新技巧,对自己也是个鼓励。希望编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也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像音乐一样跨越国界,促进文化间的沟通。


衣身与衣袖


剪袖口

(身体部分不留袖洞,一路织完,最后再剪袖口。)


相关问答:

问:我看见你是在织好的衣片上剪袖洞,线不是都给剪断了么?如果开线了,怎么办?

答:是在成衣片上剪的袖洞。 不会开线的原因有三:

    第一:纯羊毛毛线之间的自身阻力。用化纤线或混纺线反而易开。 

    第二:提花编织不同颜色的多股毛线互相叠加,也增加了毛线间的阻力

    以上两种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Steek这种技巧更适用于纯羊毛提花编织中。 在由它的地域特色考虑,Steek起源于北欧和英国Shetland地区,这两地域一是气候寒冷,另一是提花编织的起源地。

    第三:如果很怕开线的话,可以在准备剪开的周围用缝纫机加固两圈,亦可手缝或钩针钩。


原文:lucias: 挪威的雪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图集

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